先說個題外,最近在埃及如火如荼展開的社運以及民主改革給我了不少鼓舞。這倒不是什麼燃起我也要發動革命的滿腔熱血,而是facebook在這次埃及革命中扮演的無限可能讓我感到不少激勵。當然造成埃及這波動盪還是有很多因素的...不過看到Google埃及職員戈寧說想要見祖克柏並且想跟他當面致謝讓人感到我們這一輩的時代充滿各種可能性。
=======================
這影片花的時間真的夭壽久。我會在這裡一個一個的弄上來.。
在這裡先更新板橋到北宜
新店真的堵超久,剛好碰到上班人潮 囧
之後會慢慢的再更新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
新計劃,關於生理記錄
再來的計劃希望用手機作一些生理記錄···就是之前本來在島嶼24小時內懸念很久的心跳脈搏探測。
當然還是以手機為中心...現在有兩個解決方案:
第一:Polar還有Zephyr都有作藍芽心跳帶,這個可能最輕鬆.....不過國內都沒販賣,要找人從米國買。
第二:等人作Android的ANT+ sensor···這樣的好處是不只心跳訊號,連騎單車用的迴轉數之類的資訊都可以使用。且ANT+是開放規格,GARMIN還有Adida的micoach甚至是trek車架內件的轉速套件都是用ANT+規格。
當然目標是讓人可以及時查詢心跳的變化,希望可以很快的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還是以手機為中心...現在有兩個解決方案:
第一:Polar還有Zephyr都有作藍芽心跳帶,這個可能最輕鬆.....不過國內都沒販賣,要找人從米國買。
第二:等人作Android的ANT+ sensor···這樣的好處是不只心跳訊號,連騎單車用的迴轉數之類的資訊都可以使用。且ANT+是開放規格,GARMIN還有Adida的micoach甚至是trek車架內件的轉速套件都是用ANT+規格。
當然目標是讓人可以及時查詢心跳的變化,希望可以很快的解決這個問題。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為什麼是臉書?
話說,一直在注意這個計劃的人都知道我最早是要在噗浪上面弄展覽。當然主要是要用噗浪的時間軸這種簡單易懂且資訊圖表化的方式進行。
但是在這檔展覽的前置作業的時候我就體會到噗浪有幾個難以突破的障礙。
第一,當然是人少。我承認我的確是不惹人喜歡的傢伙,在臉書上面我不受歡迎的程度應該是相差無幾,但是臉書就是人比較多。另外這兩個平台使用人口的基數也有差異(不過噗浪我沒資料),再加上臉書的社群功能(就是在極度侵犯隱私權的狀態下,不過這件事情我有其他看法,以後的文章會說)也容易找到更多人。
第二,著眼於平台的影響力(當然是跟第一有關)。我在搜尋最近一兩年的新聞(各種類,科技媒體或是社會新聞政治新聞等)臉書被提及的次數可能不下上百次,但是噗浪呢?(噗浪在這點甚至比推特還沒有注目度。)
而在另一方面,臉書對帳號註冊的要求是全實名制度,這點也在往後討論網路空間衍生的隱私權問題有可以大書特書的空間。
其實這個位置對我來說倒不是非臉書不可。若早個四五年這個位置會是google,再更早可能會是Yahoo!!或是Ebay (但是那可能不是這個狀態的展覽)。而臉書在這個時代(也不過就是這兩年)有其重要性,智慧手機的普及也是這個時代值得注意的地方。
當然有人是堅持不用,我也是到2010年的下半年才成為臉書用戶。其實就算我們不用臉書,我們周遭的人只要都用臉書的話"不用臉書"這種反抗似的行為已經毫無意義(人肉搜索這回事也是同樣的事情)。我們每個人的身分都會因為這樣而在網路上被緊逼出來,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這篇也是筆記,之後再另文講講我對臉書的看法。
但是在這檔展覽的前置作業的時候我就體會到噗浪有幾個難以突破的障礙。
第一,當然是人少。我承認我的確是不惹人喜歡的傢伙,在臉書上面我不受歡迎的程度應該是相差無幾,但是臉書就是人比較多。另外這兩個平台使用人口的基數也有差異(不過噗浪我沒資料),再加上臉書的社群功能(就是在極度侵犯隱私權的狀態下,不過這件事情我有其他看法,以後的文章會說)也容易找到更多人。
第二,著眼於平台的影響力(當然是跟第一有關)。我在搜尋最近一兩年的新聞(各種類,科技媒體或是社會新聞政治新聞等)臉書被提及的次數可能不下上百次,但是噗浪呢?(噗浪在這點甚至比推特還沒有注目度。)
而在另一方面,臉書對帳號註冊的要求是全實名制度,這點也在往後討論網路空間衍生的隱私權問題有可以大書特書的空間。
其實這個位置對我來說倒不是非臉書不可。若早個四五年這個位置會是google,再更早可能會是Yahoo!!或是Ebay (但是那可能不是這個狀態的展覽)。而臉書在這個時代(也不過就是這兩年)有其重要性,智慧手機的普及也是這個時代值得注意的地方。
當然有人是堅持不用,我也是到2010年的下半年才成為臉書用戶。其實就算我們不用臉書,我們周遭的人只要都用臉書的話"不用臉書"這種反抗似的行為已經毫無意義(人肉搜索這回事也是同樣的事情)。我們每個人的身分都會因為這樣而在網路上被緊逼出來,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這篇也是筆記,之後再另文講講我對臉書的看法。
訂閱:
文章 (Atom)